怎样形成制度反腐机制等。
中共新一届的领导人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全面深化改革来描述其施政目标。这种认识就是建立在对类似改革经验的体验和总结基础之上的。
然而,当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所要面对的合法性难题,并不仅仅来自地方实验,还可能来自某些波及全国的特殊领域。他们不愿意大费周折地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上述诸多法律,因为这样一来,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知要拖到哪年哪月才能建立了。限制措施必须尽可能减少对公民权利的损害。只是既然我们已经决意要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改革再出发,而且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法律发展道路,那么就应当将这种宝贵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升,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大的理论勇气来看待宪法和法律的发展。所以,对于这一重大的立法体制调整和法律发展模式创新,应该热烈拥护的。
因此,立法者要未雨绸缪,要有顶层设计,要系统地看待相关问题,不宜就事论事式地修改《立法法》。毕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应当轻易地暂停实施、修改或者废止。习总书记说,要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从治理的角度来看,法治是外在控制之治,德治内在约束之治。社会主义道德是法治的高线和基础,是法治具有合理性、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内在依据,法治的价值、精神、原则、法理等大多建立在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上,法治的诸多制度和规范本身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习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12.4讲话,2013年1月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上的2.24讲话,2014年1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讲话,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系统阐述了我们党更加重视依靠和运用法治基本方式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在历史新起点上我国从以立法为中心向法治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从法律大国向法治强国转变的大方向大趋势,全面描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法治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思想。也要求公民个人和人民群众有矛盾、遇纠纷、遭侵权、需帮助,而无法自行解决时,就应当依法向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公权力机关寻求帮助和救济。
依法治省对应的是依法治国,‘法治浙江对应的是法治国家。化解矛盾靠法,就是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把符合法定条件的矛盾纠纷纳入到司法程序中来,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公开公正地办好每一个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努力让司法案件中的每一个矛盾纠纷都通过公正司法得到化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秩序、尊严幸福等各种基本价值,统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护法等各个环节,统筹依法治国、依法治军、依法治权、依法维权、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统筹国内法与国际法、中央法与地方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公法与私法、制定法律与实施法律等各种法律形态,统筹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国家与个人、国内与国际、法治与改革、稳定与发展、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等各种关系,积极稳妥、有序高效地全面实施。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来源:人民论坛 进入 李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习近平 法治 。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从治理的手段来看,法治是国家强制之治,德治是社会教化之治。
法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底线和后盾,凡是法治禁止的,通常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反对的。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遇事找法,既要求公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找对、找准法律规定后依法办事,履行法定职责处理具体问题。可以通过解释法律来解决问题的应当及时解释法律,先释后改。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法治与德治作为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是有明显区别的:从治理的主体来看,法治是多数人的民主之治,德治是少数人的精英之治。六、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道德是法治的高线和基础,是法治具有合理性、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内在依据,法治的价值、精神、原则、法理等大多建立在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上,法治的诸多制度和规范本身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习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核心是规范与制约政府权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建设法治中国,政府应该率先垂范,切实推进依法行政。
可以通过解释法律来解决问题的应当及时解释法律,先释后改。同时,法治不应当规范和调整人们的思想意志,对于思想范畴的问题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
习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12.4讲话,2013年1月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上的2.24讲话,2014年1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讲话,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系统阐述了我们党更加重视依靠和运用法治基本方式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在历史新起点上我国从以立法为中心向法治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从法律大国向法治强国转变的大方向大趋势,全面描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法治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思想。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依法和用法解决问题,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要求公民个人和人民群众有矛盾、遇纠纷、遭侵权、需帮助,而无法自行解决时,就应当依法向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公权力机关寻求帮助和救济。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其要义是: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和加强党的领导与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为不同阶段的改革发展目标,统筹法治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一项事关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工作,把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系统发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平安中国与法治中国建设相结合,坚持法治建设与深化改革协调推进八个方面,全面系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构建现代化国家法治机器。
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要围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的切入点,使‘法治浙江建设一开始就惠及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实际效果等等。
依法治省对应的是依法治国,‘法治浙江对应的是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秩序、尊严幸福等各种基本价值,统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护法等各个环节,统筹依法治国、依法治军、依法治权、依法维权、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统筹国内法与国际法、中央法与地方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公法与私法、制定法律与实施法律等各种法律形态,统筹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国家与个人、国内与国际、法治与改革、稳定与发展、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等各种关系,积极稳妥、有序高效地全面实施。我们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习总书记说,要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关键。而对于道德沦丧、良心泯灭之徒的行为,思想道德的约束也常常无济于事。
从治理的过程来看,法治是程序之治,德治是人情之治。只有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这就把法治与我们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事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和政治高度,表明我们党不仅从思想上和政治上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根本转变,而且从治国方略和执政方式上,全面推进从过去革命党主要依靠运动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向现在执政党更多依靠宪法法律规范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转变,更加自觉地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依宪执政转变,更加主动地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转变,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基本方式进一步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提升我们党的执政权威。从治理的角度来看,法治是外在控制之治,德治内在约束之治。